四大流派

日本的主 要四大派流分別為松濤流剛柔流糸東流和道流
每個流派的型都有所不同。松濤流為最早創立的日本空手道流派,
空手道也是由他們所命名並聞名世界,並且也是日本最主要
的四大流派之一。松濤流為目前世界上學員人數最多的空手道流派,
創始人為船越義珍。


松濤流


創始者:
船越義珍(1868~1957)

流派名的由來:「松濤」 就是船越 先生的雅號(筆名)。

型:平安初~五段,鐵騎 初~三段,拔塞大、小,觀空大、小,慈恩,
燕飛,岩鶴,十手,半月,二十四步,壯鎮,五十四步大、小,雲手,
珍手,王冠,明鏡,慈蔭。

流派的特徵:糸洲安恒 (1809~1896)是近代空手道的創造者,也是體育
格鬥技空手道的編輯者。而師事於糸洲的船越,更進一步的思考,加入
更有體系的指導方法,注入古有的武術精神。1922年船越由沖繩(琉球)
至東京演武,其後將「唐手」改名為空手。

技術的特徵:基本思想是 「擋攻一致」正所謂「防守就是攻擊」,
擋不只是擋本身的目的,而是要以「反守為攻」當作前提的考量;
擋的「極限」非常受到重視。 動作是直線且快速的,由較遠的距離,
一擊必殺的動作很多。

代表的站立、架式:前屈 立、後屈立、騎馬立---其中尤以前屈立最具
松濤館代表性。兩腳前後大開「對前方的敵人,以腰為中心把身體
撞進去的站立法」。


和道流


創始者:大塚博紀(1892~1982)

流派名的由來:「武道是 探求平和之道、求取和平之道」人與人
相處必須重視平和之氣,「和之道」是命名的由來。

型:平安初~五段、內步 進、公相君、征三、鎮東、拔塞大、
慈恩、十手、鷺牌、二十四、汪輯、一百零八

流派的特徵:大塚博紀是 神道揚心流柔術的修鍊者(第四代繼承人),
1922 年隨船越義珍研習唐手術。因此,把沖繩空手和古流柔術合併為
「和道流空手」,而且和道流另有一個「和道流柔術拳法」名稱。

技術的特徵:技術的用語 也常引用柔術,並且假想敵人於四面八方、
上下左右,而把身體激烈的運用著。這就是「流擋、乘機、閃過」
身體的處理行使方法。

代表的站立、架式:騎馬 立、半月立,騎馬立是形的原點,而所有的
的站立法與首里手系的空手道有共通之處。例如和道流騎馬立的應用
→半月立→縱半月立→橫半月立。


系東流


創始者:摩文仁賢和 (1890~1952)

流派名的由來:摩文仁是 跟隨有空手道中興之祖美譽的糸洲安恒
學習首里手,後又經由宮城長順介紹他的老師那霸手之祖東恩納宽量
傳授其武術,因此,糸洲的「糸」和東恩納的「東」就是「糸東流」
取名的由來。

型:平 安初~五段、十手、慈音(慈恩)、拔塞大、小、內步進初~三段、
三戰、轉掌、征遠鎮、十八、青柳、慈蔭(慈韻)、十六、
腕秀(汪輯)、鷺牌初~三段、五十 四步、來留破、壯鎮、雲手、十三、
三十六、師壯鎮、一零八、二十八步、最破(碎破)、二十四、松風、
白鳥、八步連、四方突(四方公相君)、公相君大、小、 新生、審破、
泊拔塞、松村拔塞、鎮東、珍手、八掌、黑虎、白虎、安南、安南公、
北谷屋良公相君。

流派的特徵:摩文仁因為 跟隨如前所述的兩位師父,因此糸東流有多
樣化的技術,以及五十個左右的型。

技術的特徵:糸東流就是 把輕快的首里與厚重的那霸手折衷,
混合了硬軟,没有太緊張的力量,也没有太鬆脫的力量。

代表的站立、架式:基立 (自然體)、貓足立、後屈立─基立是與三戰立
相似的站立法,但前腳不要往內斜,「自然的踏出一步」。
初級者的前屈立,重心常過於前面,為了戒除這種危險,
使用自然的站立,實際上的訓練,兩種都重要,都必須加強練習。 


剛柔流


創始者:宮城長順(1888~1953)

流派名的由來:武備誌、 拳法八句其中的一句「法剛柔吞吐」由此命名。
這是空手道界第一個命名的流派(1930)。

型:三戰、擊碎第一、 二、碎破、制引鎮、四向鎮、三十六手、
十三手、十八手、久留頓破、壹佰零捌手、轉掌。

流派的特徵:宮城以及他 的老師東恩納宽量(1853~1912)都為了
拳法修業的目的遠赴中國福建省,故中國「南派拳法」的色彩濃厚。

技術的特徵:腳底離開地 面的動作不多,因此整體而言體勢較為穩定,
且較易施展技術。圓(曲線)運用動作很多,各個動作伴隨著剛柔流
獨特的呼吸法或者「震身」的技巧以及有粘性的動作特徵。

代表的站立、架式:三戰 立、四股立、貓足立---其中三戰立是剛柔流
最重視的,前腳往內傾斜是因為「本來自然體的架式是自然就好」
但是為了防止體勢容易往外開而不穩定,同時為了要保護要害。
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(參考資料:維基百科)